甘做历史文化传承的守护者
湖南出土了众多青铜重器,其中有四件青铜器在同类器型中体积最大,被誉为中国青铜“四大天王”。而这“四大天王”中的“尊王”四羊方尊、“铙王”象纹大铜铙、“瓿王”兽面纹巨型铜瓿,都出土于宁乡,兽面纹巨型铜瓿更是炭河里青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些珍贵的文物能够重见天日并传承下来,与文物工作者、文物发现者都有着莫大的关系。今天,让我们走近两位历史文化传承守护者,贺得权和沈雷。他们,一位是宁乡市文旅广体局文物科科长,有着20多年文物保护工作经历;一位是兽面纹巨型铜瓿的发现者之一。
贺得权:“能够参与炭河里遗址的发掘工作,我深感荣幸”
贺得权(左)参与检查红桃山抗战遗址。
初见贺得权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善言辞。但聊到20多年前参与炭河里遗址发掘工作时,他的话语开始滔滔不绝起来。
据贺得权回忆,那是2003年下半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正在对炭河里遗址进行大面积的发掘,作为原宁乡县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他和几位同事被派往黄材参与相关工作。“当时主要是提供后勤保障和协调服务,也参与到一些文物保护工作。”贺得权说,“那时候我刚刚参加工作,在学校学的专业跟文物保护工作毫不沾边,可以说是从零学起。当时主持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向桃初教授给了我很多帮助,教会了我很多。”
展开剩余75%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和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04年,炭河里遗址获评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炭河里遗址发掘工作截止到2006年,贺得权一直参与其中,他介绍,当时遗址周边农户种植了庄稼,秋收后才是工作的最佳时间。“遗址内发掘出很多的陶器碎片,都堆放在租住的农户家里,我们要把这数以万计的碎片一一比对,修复成一个个完整的陶器。这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需要十二分的耐心和毅力。”贺得权说,“但是,当一件陶器在手中被修复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2006年,炭河里遗址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能够参与炭河里遗址的发掘工作,我深感荣幸。”贺得权说。
2007年,宁乡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着手展开。因为参与过炭河里遗址发掘工作,贺得权成为了文物普查工作队的一员。“那时候基本上是驻扎在乡镇,一个乡镇一周,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工作量也大,要实地调查、绘图、拍照,回来还要整理数据等。”贺得权说,“但累得很值得,在这个过程中,我掌握了更扎实的文物工作技能,对我们宁乡的文物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贺得权和同事们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共普查文物点1345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1239处,复查106处。当时,宁乡县不可移动文物不管是在数量、质量方面,还是从时代跨度、类别方面,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获得了极大的反响。
出生于农村的贺得权,觉得自己是时代的幸运儿。“因为文物保护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工作,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传承文明。”贺得权表示,“我将始终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在平凡岗位上延续文明记忆、传承民族精神。”
沈雷:“作为兽面纹巨型铜瓿的发现者之一,我觉得很自豪”
2024年5月,沈雷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讲述发现铜瓿的经过。图为视频截图。
说起24年前的那一天,沈雷仍难掩激动和自豪。
2001年6月16日,暑热难耐,黄材镇黄材村11岁的小学生沈雷,跟着同村14岁的初中生苏学明和两个小伙伴曾佳期、姜健,来到家附近的划船塘河游泳解暑。当四人下水游得正尽兴时,突然看到水底有一处地方在向外散发绿光。出于好奇,胆大的孩子们游到发光处,惊讶地发现绿光是从一口锈迹斑斑的大缸中发出的。他们本想抬着这口“大缸”上岸以便仔细观察,没想到“大缸”异常沉重,根本不是他们能抬动的。
兽面纹巨型铜瓿
这到底是个什么物件?孩子们思索了很久都没想明白。年龄最大的苏学明曾清楚摸到“大缸”表面的花纹,他觉得这口“大缸”肯定不一般。“他要我们几个守着这口‘大缸’,自己回村里去找大人来帮忙。”沈雷告诉记者,“大人们来了之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口‘大缸’从河岸里抬出来。”
“大缸”抬出来后,人们终于看清了它的全貌,只见这口“大缸”浑身上下充满了绿锈,十分破旧。一些村民在一边嘲笑,说费了那么大的劲就抬出了一块废铁。“当时大人们听了很是尴尬,但苏学明却说大缸上面的一些纹路与历史书上青铜文物中的纹饰极为相似,认为这是有着珍贵价值的历史文物。”沈雷说,“我们几个人相信他的判断。”
很快,苏家发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人找上门来出巨资购买。邻居们听后很是羡慕,很多人都说苏家这次是要发大财。也有人说这是文物,出于保护目的,必须报告给镇政府,然后无偿上交国家。
宁乡文物部门得知消息后,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到苏学明家检查这个“出水”器物,并确定是文物无疑。当地政府也派人来到了现场。“政府的人向我们的父母宣讲文物政策和文物知识普及,劝说把这个‘大缸’无偿捐赠给国家。在他们的劝说下,我们的父母都同意了,‘大缸’被连夜运走了。”沈雷说,“后来,县里还专门开了一个表彰大会,县领导现场给我们发了捐赠证书。”长大后的沈雷才知道,他们四个孩子发现的这个文物,被命名为“兽面纹巨型铜瓿”,是国宝级的珍贵商代青铜器,也是目前为止中国所发现的最大的铜瓿,还成为了家乡炭河里青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作为兽面纹巨型铜瓿的发现者之一,我觉得很自豪,原来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成为文物的守护者。”沈雷说,“我的孩子们听我说起‘爸爸曾经发现过国宝’,都觉得‘爸爸很了不起’。抽时间我要带他们看看铜瓿去。”
供稿丨宁乡市文旅广体局
发布于:北京市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